當下,“雙碳”政策是一場廣泛而深刻的經濟社會變革。在推進“雙碳”的過程中,生產和生活方式都將發生巨大的改變,這需要各地區、各行業、各企業共同參與,也需要城鄉居民的支持與配合。在這個大背景下,無論是各大設計院的專家,還是暖通行業的品牌廠家和設計師,都對裝配式機電的發展抱有極大的期待,并投入了相當多的精力推動這一產業的發展。
圖/中建三局第三建設工程有限責任公司安裝分公司總工程師、裝配式機電總工聯席會議副秘書長 吳光海
眾所周知,裝配式建筑是機電系統、機構系統、外圍護系統的主要部分采用預制部件集成的建筑,建筑主體結構部件基本在工廠流水線上模塊化生產,不僅省去了傳統建筑復雜的工序,縮短了建設工期,而且大幅降低了對于材料的用量和損耗。因此,在國家“雙碳”目標的大背景下,裝配式建筑無疑是建筑領域節能減排的重要抓手。但是,即使在各方推動下,我國裝配式建筑在發展過程中仍有很多問題亟待解決。
相較于傳統建筑模式,裝配式建筑對人力、物力、時間的節省是毋庸置疑的,甚至可達到20%~30%,但其運輸成本確實要高上很多??梢哉f,運輸成本高是其推廣受阻的核心原因之一。若無法解決這一問題,所有的布局和設想都只是空中樓閣,難以落到實地。
積力所舉,則無不勝;眾智所為,則無不成。從“分散”走向“聚合”是新時代的趨勢,事實上,這也是裝配式建筑的發展趨勢,或者說是業內人士的期待。若是企業間能夠打破信息壁壘,從設計端到采購端,從工廠端到安裝端進行集約化,打造一個系統化的集群,把設計共享、工廠共享,實現“一模到底”,減少中間重復性成本,降低運輸成本,裝配式機電行業將會實現突飛猛進的發展。未來,我們也將以“降本”為中心目標去規劃企業的相關工作,以便更多的客戶能夠選擇裝配式機電。
事實上,為了節約中間運輸成本而形成的集群,其本質上也是產業聯盟,或者說是構建起了一個新的商業建筑模式,即“共享”。在傳統模式中,不確定幾乎成為常態,特別是產品設備的定型,有的時候甚至是不到最后期限就定不下來。而裝配式建筑最重要的就是預先確定,唯有提前將一切確定好、規劃好,流水線式的制造才能夠進行??梢哉f,歸根究底還是現有商業模式制約了裝配式建筑在中國的進一步發展。
在杭州,我們公司團隊打造了杭州智慧之門項目全預制裝配式高效機房,為杭州智慧建造立下新標桿。當智慧化社會被上升至國家級戰略并且迅猛發展的同時,在杭州世茂智慧之門建筑形態之下的,是對于未來智慧辦公的躍進求索,也是全預制裝配式建筑的業內標桿。
未來,推動裝配式建筑應用的道路上,我們公司將攜手合作伙伴,發揮數字化優勢,致力于打造產業聯盟,培養“高精尖”技術人才,將制造能力發揮到最大化。